行業新聞 2025.08.05
助行器,顧名思義,是一種用于輔助行走的設備。其主要功能包括支撐體重、維持站立平衡以及輔助行走,旨在提升和改善行走能力。
助行器的種類繁多,從基礎的助行杖到更為復雜的助行架和輪椅,它們各自適用于不同的需求。
一、助行器的種類
助行器的種類繁多,常見的有四腳助行器、三腳助行器、兩輪助行器、手杖等。每一種助行器都有其特定的適用人群和使用場景
一、助行杖
手杖:這個小工具擁有悠久的歷史,簡單而實用,專為那些手臂力量充沛、握力強勁、平衡感卓越,且能獨立行走幾步的老年人量身打造。
優點:設計輕巧,便于攜帶,適應性廣泛。
缺點:盡管看似堅固,但其支撐點單一,導致支撐面積有限,因此它最多只能減輕20%至30%的腿部壓力。若期望它承擔更多體重,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。
以前啊,老一輩用的手杖可講究了,都是實打實的木頭做的,上面雕龍畫鳳的,精致得不得了。有時候,一根手杖不只是個幫手,還是身份地位的標志呢!
到這一代,更注重拐杖的實用性,一方面是因為實木拐杖越來越少見,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新型的拐杖設計更加科學,高度可以調節,更適合人體使用,同時也集成了不少新功能,實用性更廣。
四腳手杖
若您的平衡能力欠佳,不妨考慮使用四腳手杖。這種手杖底部設有四個支腳,能夠實現四點接觸地面,從而擴大了受力面積,提供更為穩固的支持。四腳手杖的外觀如下所示。
使用四腳手杖時,務必留意地面是否平坦,以確保平衡和穩定性??偟膩碚f,四腳手杖適用于康復初期階段,一旦您的穩定性得到改善,便可以轉而使用常規手杖,這樣更為安全且方便。
此外,還有一種帶有坐凳的三腳拐杖可供選擇。盡管它能在您感到疲倦時提供休息之所,但其自身重量也會相應增加。
腋杖:腋杖有助于分散手部和腋下的負重,顯著減輕腿部的負擔,大約可減少70%至80%。通常建議兩側同時使用,以增強身體的穩定性。
雙拐:使用雙拐可使腿部承受的重量減輕多達80%。
適用人群:若您上肢功能正常,但腿部存在嚴重問題,如癱瘓、截肢或骨折,那么腋杖或雙拐將是適合您的輔助工具。
好處:超級穩當,支撐的地方大,用起來方便。
壞處:帶著走有點麻煩,用久了可能會讓腋下覺得有點壓得疼。
肘杖:肘杖是在傳統手杖的基礎上增設了肘托,主要依靠手腕支撐,同時肘部也能提供輔助穩定,從而提供更為穩固的支撐。它能夠幫助減輕腿部負擔,大約可減少40~50%的重量。
適用人群:如果您握持物品時力量不足,但腿部狀況尚可,且不傾向于使用腋下拐杖,那么肘杖可能非常適合您。您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單側或雙側肘杖。
優點:肘杖使用簡便,且輕便易攜,手部可以保持自由活動。雖然其穩定性略遜于腋下拐杖,但對于日常使用來說已足夠。
助行架:現在咱們聊聊助行架。大多數情況下,人們用它是因為自己站不穩,得靠那個有輪子或沒輪子的架子來幫忙保持平衡,然后才能一步步往前走。選哪種助行架,得看你的身體狀況怎么樣。
四腳框式助行器:這個精致的輔助裝置由四個支撐腳和兩個把手構成,形似一個迷你四腳怪獸,穩固地立于地面。它的框架采用輕質鋁合金材料,使得攜帶起來毫不費力。把手部分柔軟舒適,握持感極佳;而腳底的橡膠墊既耐磨又具備防滑功能,仿佛為地面穿上了防滑襪。
這款助行器專為那些上肢功能尚可,但下肢存在障礙,導致行走不穩的人士設計。例如,那些不幸跌倒后腿部纏繞石膏的患者;關節退化導致步態不穩的老年人;以及那些患有帕金森病,行走時如同在走鋼絲的患者。
關于助行器的種類,它們確實種類繁多!有標準的框式助行器,宛如一個四角穩固的小車,提供穩定的支撐;還有階梯助行器,上樓梯時仿佛有了一個私人助手,每一步都穩穩當當。
框式助行器:常規框架結構,整個主架固定,不能扭動,只能慢慢挪行和推行,挪動的瞬間對使用者的平衡能力是有要求的。
階梯式助行器:階梯式助行器相較于傳統框架型助行器,額外配備了兩組握把,形成階梯狀的四握把結構——兩高兩低。在正常行走時,用戶可以握住高位握把;而在站立或坐下時,低位握把則提供必要的輔助支撐。
目前,多功能輔助設備已廣泛整合了坐墊、坐浴板和坐便板的功能。除了幫助行走,它們還能在疲勞時提供坐息的便利,同時適用于沐浴時作為洗澡椅,以及輔助完成如廁等日常活動。
輪式助行器:在傳統的框式助行器基礎上,輪式助行器增加了輪子,使得推進更為便捷。
兩輪助行器:該助行器設計為前部兩個輪子與后部兩個防滑支腳相結合,避免了使用者需要抬起助行器的不便,從而簡化了推進過程。后部的防滑支腳還提供了額外的穩定性,防止助行器失控。特別適合那些上肢力量有限,難以抬起助行器的用戶,例如老年人或體弱者。
四輪助行器:其四個支腳完全由輪子組成,使得移動更為靈活。使用四輪助行器可以實現快速行走,特別適合戶外使用。然而,由于穩定性較低,它更適合那些具備良好平衡能力的用戶。通常情況下,四輪助行器都配備了剎車制動裝置,通過手動操作進行控制。
臺式助行器(助行臺)
亦可稱之為成人學步車,助行臺由支撐平臺、四個輪子及框架組成,主要用于康復訓練和站立學步。助行臺配備的支撐平臺允許上肢借力支撐,增大了承載面積,顯著提升了承重能力。它通過助行臺推動身體向前移動,底盤的寬大覆蓋面積確保了良好的穩定性。使用者被封閉框架所環繞,并有防護墊提供約束,從而確保了更高的安全性,避免了傾倒的風險。
該設備主要適用于康復訓練期間的老人或患者,幫助他們強制站立、練習學步以及輔助行走。
說了這么多種助行器,具體怎么選擇呢?
在進行細致的分析時,我們應當從多個角度深入探究:
1. 首先,必須全面掌握用戶的生理狀況,這不僅包括他們的年齡、身高、體重等基本信息,還應涵蓋健康診斷、運動功能受限的情況以及癥狀的嚴重程度。此外,用戶的日常生活習慣、個人偏好,都是我們評估時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。
2、其次,需要考慮助行器的常用使用環境,如在室內能否周轉的開,包括室內、室外,家庭戶型、家居面積、門洞大小、樓梯斜坡以及地面平整度等;
3、是否有附加需求,比如需要提供坐板以供休息、是否需要載物、是否需要坐便功能等;
在使用助行器時,應注意以下幾點:
1. 調整助行器的高度,使之適應使用者的身體條件。基本原則是保持正確的姿勢和使用時的舒適感。
2. 安全檢查是不可或缺的步驟,以確保助行器的使用安全。具體檢查項目包括:
- 確認助行器的展開與收納是否順暢無阻;
- 檢查所有部件是否牢固,無松動現象,并確保助行器表面無毛刺;
- 核實支腳或輪子是否穩定地接觸地面,以及輪子是否運轉靈活;
- 檢查定位銷是否牢固可靠,能夠確保助行器的穩定固定。
選擇輪椅確實需要細致考慮。輪椅按動力源可分為手動和電動兩大類,價格區間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。
在選擇輪椅時,應考慮以下因素:
1. 使用者的個人情況,包括性別、年齡、體重、下肢功能以及整體健康狀況。不同的功能障礙對輪椅有不同的需求。
2. 使用者是否有能力驅動輪椅,這主要取決于上肢和下肢的協調能力是否滿足驅動輪椅的要求。需要綜合評估上肢的肌力、協調能力、關節活動度以及坐位穩定性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輪椅。
具體選擇建議如下:
① 若使用者的雙上肢具備驅動輪椅的能力,可根據個人偏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輪椅。
② 若使用者的雙上肢雖不能直接驅動輪椅,但手指尚有操作開關或方向器的能力,可考慮選擇電動輪椅。
③ 對于偏癱使用者,或僅有一只手能驅動輪椅的情況,可選用偏癱專用輪椅,或單側驅動輪椅,亦可選擇電動輪椅。
④ 若使用者完全無法操作輪椅,需由他人推動,則應選擇護理型輪椅。
4、選擇合適的輪椅尺寸
為了確保專業輪椅的適配性,必須對使用者的身體尺寸進行精確測量,以確定最合適的輪椅尺寸。這包括測量椅座的寬度和深度、靠背的高度、扶手的高度,以及椅座至腳踏板或地面的距離和姿勢支撐系統的尺寸等關鍵參數。對于那些需要長期依賴輪椅的人來說,前往專業機構定制一款量身打造的輪椅是明智的選擇,這樣可以確保輪椅在各方面都與使用者的身體完美匹配,從而提供更為舒適的坐感。
5、輪椅的使用環境
輪椅的使用環境包括室內外的多種用途,需要考慮家居空間的大小、門洞的寬度、地面的平整度等因素,以確保輪椅的尺寸適合進出和在不同環境中順暢行進。
手動輪椅
手動輪椅通常歸類為護理型輪椅,依賴他人推動以行進。因此,選擇時應主要關注使用者的舒適度和移動便利性。重點考慮的因素包括輪椅的材質和尺寸。
電動輪椅
電動輪椅的使用要求使用者具備一定的智力和操作技能,因此它們更適合年輕人、康復狀況良好的傷殘患者以及反應敏捷、活力充沛的老年人,例如物理學家斯蒂芬·霍金。在選擇電動輪椅時,需要考慮的方面包括穩定性、操控器的靈活性、電機和電池的性能、續航能力、最高速度、爬坡能力、制動系統的性能以及剎車距離、輪胎的減震效果等。如果計劃外出,輪椅的尺寸是否能夠適應汽車后備箱是一個關鍵因素。對于沒有電梯的住宅,輪椅的搬運可能是一項體力挑戰,選擇輕便型輪椅可能會犧牲一些穩定性。因此,選擇時需要綜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。
進一步而言,還有小型四輪車,這類車輛對使用者的要求更高,適用于遠距離出行。在選擇輪椅或代步工具時,應考慮其是否最能滿足使用者當前的實際需求。效果不僅取決于價格的高低和科技含量的多少,更重要的是它是否最適合使用者的需求。